![]() |
|
眾所周知,真正的大佬往往都是低調的,從“普通家庭”到“一夜爆火”再到“返璞歸真”,他們越是低調,身上的大佬光環就越閃耀。 紫砂界也是。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那些傳說中的大佬們! 1 顧景舟,玩壺的朋友們應該沒有沒聽過他名字的吧! 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他的窮困小氣。 顧景舟窮困,不是因為他的壺不值錢,其實早年顧老的壺就已經價格不菲,但是他卻不愿意出賣,盡量的滿足紫砂廠內部的訂單需求。售壺的款項也悉數交公,自己不留一分。 顧景舟小氣,也不是因為他的壺值錢,是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權貴強要壺,他寧死不從。面對知己好友,別人不收壺,卻千般也要送出去。 他性情清高、布衣淡飯,不慕財富、不求權貴。誰要想得到他一把壺,難,但當聽到資深老茶客評論自己的壺有待改進時,卻虛心接受,將茶壺摔成碎片。 大佬就是大佬,任憑你一壺難求,我只做我的精品! 2 供(龔)春就更厲害了! 據說,供春原是吳頤山的家僮,據查考,吳頤山名仕,極有文名,是吳門畫家唐寅的好友。當時供春侍候主人吳頤山住在金沙寺里讀書,見一老僧煉土制壺,成品精美,在空閑時研究并逐漸掌握了老僧的制壺技術。 一個姓氏、生卒不詳的人,被稱作紫砂界鼻祖級人物。 不僅如此,根據歷代的文獻記載,幾乎每個時期的紫砂名家高手,都會仿制供春壺,明代的黃玉麟、江案清,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等,都對供春壺做過研究,做過仿制。 一個原先“賣身為奴”的家僮,制了一把壺,搖身一變為史上第一個制作紫砂茶壺的大師,并且他的壺至今未聽說有真品存世,偏偏引來那么多后來者追隨。 這不是大佬,是什么? 3 紫砂七老相信很多壺友都陌生了,他們是近代紫砂界最為著名的七位大師,任淦庭、裴石民、吳云根、朱可心、王寅春、顧景舟、蔣蓉。 而少有人知的是,有一個人,曾隨著其中的六位學過技藝,除陶刻大家任淦庭先生外,其余六人都曾是她的師父。 她,就是當代紫砂名家汪寅仙先生。 從啟蒙恩師吳云根,到紫砂泰斗顧景舟,汪寅仙先生繼承開拓,不墜師名,創作了如束柴壺、圣桃壺、曲壺、神鳥出林等等經典作品,登上了紫砂花器的一個又一個高峰。 六位大師,個個都是紫砂界獨一無二的 ,時紫砂從藝者數千,而有幸能得七老藝人之六人授藝,也只獨汪寅仙也! 也許,她才是最隱形的大佬! 4 他的壺在短短十幾年內拍出3.6億的天價,多件作品被故宮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閣等收藏,更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 在收藏市場對自己作品高度歡迎時,他并沒有選擇粗制濫造,而是堅守初衷、惜泥如金。 他就是——何道洪。 想用他名字賺錢的人,數不勝數。只要他愿意,光是用他的落款,什么都不用做,賺的錢,幾代人都用不完。 然而每把壺從打泥片,劃泥片,圍身筒,打身筒,一直到壺口,壺柄,壺蓋,他無不親自為之。 出窯即孤品,一年只制2、3把,也就只有這位大佬敢吧! 5 論官銜,他只做到了七品縣令;論制壺,他也不會。 但他一身才華,設計諸多紫砂壺式,引領了紫砂文人壺的風潮 ,成為了紫砂界的不朽傳奇。 他就是清朝文人陳曼生。 少年喪母,中年喪失長子,父親病逝,后母撒手人寰,仕途受阻,命運的大門為他關得死死的。 然而就在失意之時,他愛上了喝茶。當時的紫砂圈,金雕玉飾之風盛行,匠人們多描摹前作,少有創新。 于是,他要尋求突破,尋求改變! 和楊彭年,一個愛壺,一個做壺,兩人一拍即合,開啟了“曼生壺”的傳奇故事。 曼生壺以刻繪見長,壺銘以記錄茶事活動、心情感想等,在那個沒有微信朋友圈的時代,曼生壺就是陳曼生的“朋友圈”。 紫砂界最具創意大佬,若陳曼生數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吧! 6 不喝酒的制壺者不是好村夫! 聊到匠人,你腦海中浮現出了什么畫面? 一位手指在綢緞間上下翻飛的刺繡工?一個用鑷子小心翼翼調整機械齒輪的鐘表師?一位緊握刻刀,全神貫注于木料的雕刻家? 或者……一個臉黑黑的,手拎酒瓶,衣服邋里邋遢的“村夫”? 別誤會,這位“黑臉”村夫最擅長的可不是種田,而是——做紫砂壺。 時大彬,紫砂大師供春門下最出名的徒弟之一。 早在明朝萬歷年間他的壺就享有盛譽,一壺難求。除重金求購外,為得一壺,甚至還不惜動用官府的力量。 時大彬的壺很珍貴。只不過,這位大師本師......卻是不修邊幅,嗜酒好飲出了名的。 同朝代的文人徐應雷《書時大彬事》中記載:“其人樸野,黧面垢衣” “性嗜酒,所得錢輒付酒家”。賺完錢就買酒和村里的農夫對飲,整個人散漫的不得了,脾氣還差。 然而,就是這個既散漫又沒錢,愛喝酒還脾氣差的人,成了一代紫砂名匠,甚至是宜興紫砂器成熟期的領軍人物。 這樣的大佬,能不讓人佩服嗎? 其實,紫砂界除了這六位,還有很多隱藏的大佬,等著我們用火眼金睛去辨別! (編輯:紫砂壺一號 來源:紫砂之家)本文章來自網友投遞或資訊集錄,如果侵犯你的權益,請發郵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編,將盡快做出處理。 |
展會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