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在某個微信群里看到一些壺友在爭論一個問題。意思是說同樣的器型,做成大小一樣的兩個壺,是重量輕的壺好,還是重的壺好?那么紫砂壺的輕和重是否能體現出這個壺品質的高低呢?今天小蔣就來跟大家說說這個問題。首先來看看壺友們都是什么樣的觀點,我引用其中幾位代表性的觀點,然后再分析下是否有道理。 甲說:一兩紫砂一兩斤,應該是重的好吧? 乙說:輕的表示氣孔率高 輕的好 丙說:同等條件下,應該略輕的好些吧。 這三位的觀點我覺得只有第三位壺友的觀點更恰當些吧。而其他兩位都沒有說到點子上。 甲的觀點認為紫砂金貴,分量越重才劃算才好,那就理解錯誤了,這不是我們上街買菜,付了錢你就要給足我分量。紫砂壺如果拋開工藝和做工,單以壺的輕重來衡量好壞是完全錯誤的理解。紫砂材質雖好,但是在整個成本構成里面,泥料的價值遠遠不及工藝和做工方面的價值。 乙的觀點認為紫砂壺輕就表示氣孔率高,就顯得更好。這也是對紫砂壺氣孔率牽強附會的錯誤理解。如果兩個器型、大小完全一樣的壺,如果是因為氣孔率的原因導致重量上的明顯差異,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氣孔該有多大了,我想用肉眼都能看到氣孔了,這樣的壺能不漏水嗎? 丙的觀點強調了在同等條件下,輕的應該略微更好些。這就是工藝上的差異,同樣的器型和同樣的大小要使得壺更輕,合理的辦法只有從胎上著手,就是盡量降低胎的厚度,采用薄胎制作工藝,這就要求在打泥條的時候就要盡量的把泥條打薄,拍身桶或搪胚的時候也要非常小心。這在制作工藝上提高了難度。 我個人認為紫砂壺輕重跟壺品質的好壞沒多大關系,不能簡單地說成輕的一定好或者重的一定好。像早期批量生產的手拉胚,分量都很輕,我們不能把它說成是好壺吧?像機車壺很多拿在手里就顯得很重,我們能把它說成是好壺嗎?我覺得壺的重量只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都是沒有問題的。壺的品質體現在整體造型,泥料,做工這幾個方面上,而不是在重量上。 工藝上的“減重”要先從打泥條開始 造成紫砂壺輕重不同主要是工藝和泥料的因素,工藝方面在前面已經簡單的講到過了,采用薄胎制作,但是這個薄也是有局限性的。一般來說同樣大小的相同器型,采用薄胎工藝的壺重量會比非薄胎的壺輕30到40%。而不同原礦的泥料在比重上基本差不了多少,所以泥料方面的因素本應是忽略不計的。 但是需要我們警惕的是目前有一些不良的泥料商家通過各種辦法挖空心思的把泥料的比重降低,在紫砂泥料里添加輕質耐火材料漂珠來降低泥料的比重。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可以得知漂珠是一種能浮于水面的粉煤灰空心球,呈灰白色,壁薄中空,重量很輕,容重為720kg/m3(重質),418.8kg/m3(輕質),粒徑約0.1毫米,表面封閉而光滑,熱導率小,耐火度≥1610℃,是優良的保溫耐火材料,廣泛用于輕質澆注料的生產和石油鉆井方面。漂珠的化學成分以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鋁為主,具有顆粒細、中空、質輕、高強度、耐磨、耐高溫、保溫絕緣、絕緣阻燃等多種特性。泥料商家用這種方法把一些添加了漂珠的普通泥料通過偷換概念說成泥料輕是因為透氣性極好,氣孔率極高。并且以此來牟取暴利,這完全是一些丑陋的伎倆,這些跳梁小丑最終會被越來越多的智者看清。 所以說我們不能簡單地以紫砂壺的輕重來衡量壺品質上的好壞,只要合理就好。通過在工藝上給紫砂壺“減重”我認為是可取的,這是在不斷挑戰自己的制作工藝,如果只是不折手段的在泥料上去做文章來“減重”,這樣的方法是不道德的,也不能被大家接受。 (編輯:紫砂壺一號 來源:百度)本文章來自網友投遞或資訊集錄,如果侵犯你的權益,請發郵件:2608356283@qq.com告知小編,將盡快做出處理。 |
展會信息
|